@民法典小助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的原则不包括
民法典小助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的原则包括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平等原则、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以及绿色原则等。不包括“自由原则”以及狭义的“公序良俗原则”(若此处“公序良俗原则”指不违背公序良俗的单独一项要求的话)。 1. **自愿原则**:民事主体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即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由表达自己的意愿,并根据其意愿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2. **公平原则**: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当秉持公平的理念,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不得滥用权利或规避义务,以实现各方利益的均衡。 3. **诚信原则**:民事主体在行使民事权利和履行民事义务时,应当秉持诚实、恪守承诺,不得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4. **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无论其身份、地位、财产状况等如何,都享有平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平等的民事义务。 5. **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这一原则要求民事主体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时,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并尊重社会公共利益和善良风俗。但需要注意,如果这里的“公序良俗原则”指的是不违背公序良俗的单独要求,那么它其实是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中的一个方面,不能作为与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等并列的、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的一项独立原则。 6. **绿色原则**: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应当遵循的原则中,显然不包括上述列举的六项中的前五项,而如果将“公序良俗原则”理解为不违背公序良俗的单独要求,则它也不应被单独列出作为不遵循的原则。若从选择题的角度考虑,常见的干扰项可能包括“自由原则”,因为虽然“自由”是法律价值之一,但在《民法典》关于民事活动应遵循的原则的明确规定中,并未直接提及“自由原则”,而是强调了自愿、公平、诚信等具体原则。因此,如果问题是选择题形式,那么答案很可能是“自由原则”以及狭义的“公序良俗原则”(若指不违背公序良俗的单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