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和必然结果,要正确理解其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 一、历史逻辑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逻辑,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的历史进程中。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人民民主制度理论与当时中国历史实际有机结合,开辟了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引的实现新民主主义式人民民主的正确革命道路,建立了人民政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探索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人民民主制度,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政治制度,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等基本政治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民民主制度理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民主政治发展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活力的体制保证。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人民民主制度理论与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原创性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与遵循。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
### 二、实践逻辑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逻辑,体现在其广泛、多层、制度化的实践中。
* **民主选举**:全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来自各民族、各行业、各阶层、各党派,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基层城乡居民也依法选举产生了村(居)委会成员,实现了广泛的民主选举。
* **民主协商**:人民政协为凝聚共识、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各民主党派中央、无党派人士也积极投身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来,形成了新型政党制度的生动实践。
* **民主决策**:在重大立法决策中,都依照程序、经过民主酝酿,通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产生。例如,基层立法联系点通过信息采集员、专家顾问等组成的信息采集网,广泛征集民意,形成全员参与的民主决策。
* **民主管理**:城乡基层民主有序发展,形成了以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为依托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保障了人民群众能够有效参与关系自身利益的国家和经济社会文化事务的管理。
* **民主监督**:从国务院到各乡镇一级的政府,都会在网站开设政府的领导信箱、热线电话等渠道,随时倾听公民的意见建议和各种要求。公民可以针对政府的管理和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直接参与到政府治理中来。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使人民民主生动、具体地体现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全过程、各环节,从根本上克服了“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的弊端。
### 三、理论逻辑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逻辑,体现在其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民民主思想为指导,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领域的生动体现。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是“人民的自我规定”和“人的自由产物”,要让人民“自下而上地直接参加全部国家生活的民主建设”。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过程人民民主也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如“天下为公”“民为邦本”等思想。这些思想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价值支撑。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逻辑,保证了其科学性、发展性和开放性,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综上所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是相互贯通、相互支撑的。只有深入理解这三个逻辑,才能全面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向前发展。